首页 > 实验室简介(所网原有)                                                                                                 
 
 
 
 

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为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主要从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及环保领域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与技术研发,于2001年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2003年从黄花岗园区搬迁到五山园区。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分别于1999年、2003年获批进行一期、二期建设,并分别于2002年10月和2006年11月通过验收,在2003年、2006年评估中均获优秀。1999年11月至2006年12月实验室主任为陈勇研究员,学委会主任为汪集旸院士;2007年1月至今实验室主任为吴创之研究员,学委会主任为陈勇研究员。目前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总值约7千万元,科研用房约7200平方米,目前在建新实验大楼面积约1万平方米。

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创之研究员,副主任:吴能友研究员,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勇研究员

研究方向与目标   

       方向1: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方向2:天然气水合物研究 

       方向3:非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研究 

       方向4:节能环保及低碳经济技术研究  

       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和广东省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坚持有所不为有所为的原则,重点开展具有明确需求的科研工作,其中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生物质能源利用、非碳能源利用技术开发、能源战略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科技成果。

  以建设一流科研条件为前提,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并举,逐步形成了一支由学术带头人领衔、优秀中青年骨干等固定人员及流动人员组成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重点实验室包括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非碳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环保及低碳经济技术4个研究室,下设10个课题组及1个公共分析测试中心。

  实验室建设本着公开、开放的原则,积极对外开展学术交流。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制定了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公开对外发布指南和公开征集项目,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项目申请进行评审,择优立项并公开发布,每年约批准10项开放基金,分别给予2-3万元经费的支持,获支持的项目负责人属于实验室流动人员的一部分。

  开展能源政策、能源战略规划和低碳经济战略研究,开发节能环保技术,为我国及广东省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发展示范方面提供理论与技术的支撑。开展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利用的关键材料、能量转换装置、相关系统控制技术及技术集成等研究;开展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在独立海岛综合供电、多能互补分布式微电网系统等的应用技术与系统的研究。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物性及其应用技术、成藏机制、开采技术及其安全控制技术及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建立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物性数据库和开采模拟的数学模型,探索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及成藏系统理论,解决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为我国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生物质转化及合成化工品的基础问题,形成生物质转化的理论体系,解决生物质高效催化转化、合成气制备、生物质燃料燃烧等关键技术,为生物质转化为电能、生物质燃料、可替代石油化工品的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及规模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面向国家和广东省能源发展战略需求,根据依托单位研究基础和优势,实验室发展目标为:开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利用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致力于解决制约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前沿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为我国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研究相关的学科体系建设,为后续能源利用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开展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能源战略研究,为广东省建设低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建设成为广东省具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及节能环保研究特色的科学技术创新基地、高技术辐射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