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广州能源所主要从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及环保领域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与技术研发,于2001年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2003年研究所本部从黄花岗园区搬迁到五山园区,近年来,与地方政府合作建有佛山三水能源环境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和合肥能源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成立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室于1999年启动建设,2006年11月通过验收,在运行评估中多次获评优秀。目前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总值约1亿多元,科研用房约1.72万平方米。共有333名固定研究人员,其中高级职称159名。博士生培养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硕士生培养点7个。

       其面向国家和广东省新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致力于解决制约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为广东省建设低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使之建设成为广东省具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及节能环保研究特色的科学技术创新基地、高技术辐射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与广州能源所的发展方向一致,包括一个定位,三个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就是定位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围绕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和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致力于生物质高效转化与规模化高值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独立系统,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物性、成藏理论、开采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重点培育发展太阳能光热光电材料开发技术、先进能源材料开发技术、储能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可再生能源利用过程节能环保关键技术、能源战略及低碳发展。

       其下设置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管理4个研究方向共21个研究团队和1个分析测试中心。4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生物质能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非碳可再生能源研究、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优化。

       秉承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坚持有所不为有所为的原则,重点开展具有明确需求的科研工作,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生物质能源利用、非碳能源利用技术开发、能源战略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科技成果。深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验开采系统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生物质航空燃油关键技术获2018年度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集波浪能发电、养殖、旅游为一体的半潜式多功能平台,已获中国、欧盟和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南海兆瓦级波浪能示范工程建设项目首台500kW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舟山号“,于2020年7月1日正式交付使用。

       本着公开、开放的原则,实验室积极对外开展学术交流。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制定了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对外公开发布指南和公开征集项目,对项目申请进行公平、公正的评审,择优立项并公开发布。每年批准约10项开放基金,分别给予2-3万元经费的支持,获支持的项目负责人属于实验室流动人员的一部分。